第31章 贺喜(1/2)
大家伙都争着把娃往那里送呢,村正家的孙子,万财主家的孙子都去了,老身就是没孙子,要不一准也送去。”王媒婆绘声绘色地说着。
“嗨,咱哪能跟人家比,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锅都快揭不开了,有那十文钱,还不如买几升米全家填饱肚子。
识字有啥用,咱庄户人家从地里刨食吃,会拿锄头就行,拿笔杆子没用。有那闲工夫,不如让娃跟他爹去学种地。”江三娘子振振有词,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老身瞧着也是,读书又不能当饭吃。老身大字不识一个,照样凭本事吃饭,咱靠一张嘴挣回一个家,要啥有啥。”王媒婆眉飞色舞,又开始了吹嘘。
“可不是嘛,您老生了一张招财嘴,念叨念叨金子银子就堆成了山。”江三娘子半夸半讽。
王媒婆沾沾自喜,吧嗒吧嗒抽着烟。
从南屋一前一后走出来两个姑娘,前面的是江三娘子的大女儿江金花,后面的是二女儿江银花。
王媒婆眼睛一亮,直夸俩姑娘长得标致,真是两朵花,顺便跟江大娘子问了俩姑娘的生辰八字。
被王媒婆一问,江三娘子也动了心思,大女儿金花这个月过了生日,就十四岁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己也该张开兜子,收彩礼钱了。
小女儿银花小两岁,现在倒还不急。
江三娘子趁机托王媒婆,给金花找个好婆家。
王媒婆正中下怀,当即答应了,乐呵呵的甩着烟杆走了。
江橙儿在屋里听到了院子里的对话,她别的不在意,王媒婆说“去学堂识字”这事,上了她的心。
她考虑着,小妹苹儿今年九岁,搁现代应该上二三年级了,正是上学的年龄,总窝在家也不是回事,该让她去学点东西。
不说靠知识改变命运,至少知识能充盈大脑,开阔眼界,使人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月的束脩十文钱,多做两块香皂就出来了。
新来的教书先生收的学费这么低,和办义学差不多,机会难得,赶紧让苹儿去吧。
还有桃儿,才十三岁,现在开始学习也不晚,可以让她和苹儿结伴去学堂。
江橙儿先征求两个妹妹的意见,问她们是否愿意去学堂,读书识字。
苹儿得知上学后,就能像大姐那样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会记账了,她连连点头,表示愿意去。
桃儿也不知道姐姐什么时候学会写字的,她看了心生羡慕。
为了省下一份束脩,她懂事的说,她更愿意学绣花。等傍晚苹儿上学回来,让苹儿教她就行,她还要和苹儿比赛,看谁学得好呢。
江橙儿懂桃儿的心思,让她不用为钱操心,尽管去学习。
可桃儿执意不肯去,说自己大了,不愿出去抛头露面。江橙儿劝不动,只好作罢。
江橙儿笑着摸摸两个妹妹的头,进里屋和娘商量。
预料之中的,娘说了一堆反对的话,与江三娘子的理论差不多。
娘还特别强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会干针线活,能围着锅台转就行了。
江橙儿费了好一番口舌劝说,娘最后慢悠悠回了一句,学堂不收女孩子。
江橙儿晕,她倒忘了这一茬,在这个年代,别说是农村,就是京城的学堂,也只招收男学子,女孩是不能入学堂的。
这可怎么办?读书的好机会摆在面前,却因为性别歧视不能去读,多么遗憾。
江橙儿很郁闷,已经跟苹儿说了,不能让苹儿空欢喜一场。
她知道收男不收女的规定是不对的,可是古代的观念就是这样,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
故事里有女扮男装去学堂的,如果用这招,让苹儿扮成男孩子混进去,也许暂时能糊弄过新来的先生。
但是瞒不了多久,同窗的伙伴都是一个村的,都认识苹儿,很快就会揭穿她的身份。到时苹儿非但被赶出来,还落下欺骗先生的坏名声。
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去跟教书先生好好商量,看能不能让先生破例收下苹儿。
江橙儿知道很难,但不试试怎么知道成不成呢。
就这么贸然去不合适,为了表达诚意,须备下敬师礼才行。
家里啥都没有,好在多少攒了点钱,后天就是镇上的大集了,去买些敬师礼,并添置些米面油盐。
去了集市上,也不能光花钱买东西,有出有进,可以卖香皂赚点钱。
村里的顾客有限,要想拓宽销路,还得去镇上人多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