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嵩山之行(1/2)
润知一行人重新踏上行程,四周依旧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在这片肥沃的中原土壤上,一排排的麦、玉米、大豆、棉花的苗儿正在向着明媚的阳光茁长地成长。
  日落黄昏,边起了大朵大朵的晚霞,在广阔的原野,一个牧童起着黄牛,吹着笛子从润知的眼前经过,然后逐渐的逐渐的消失在际。
  农家烧晚饭的时间到了,在那灰青各半的纯粹无暇的际,一缕炊烟从远方的山谷间升腾起来,然后逐渐地飘向际,逐渐变得模糊,最后依依稀稀,直到彻底消失与无边无际的广袤苍穹。
  广阔无边的中原大地,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人人都将“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下归仁焉”作为自己行动的基本指导思想。
  这里曾经是,现在也依旧是孔孟之道最兴盛的地方。
  经历了几千年,在雍正皇帝下令科举取誓第一场全国性考试中,全国两百多个上榜的进士,这里就占据了三分之一,明朝朱元璋时期的第一次开科取士的状元亲身穿过的官服,至今还在这里的宗祠挂着,人们都为自己的祖先感到无比的荣耀与自豪。
  润知一行人自从来到这里,就已经被这里的民间风俗所深深折服,简直就是叹为观止。
  这里没有江南水乡那种细腻婉转,但是这里的人,一口一个中庸之道,遇到事情,于江南水乡的人喜欢沉吟许久,字斟句酌不同,这里的人们更加青睐于有胆有识、当机立断。
  自然这里的青年男女间,各自谨守克己复礼、中庸之道、孔孟礼仪,但并不妨碍各自之间的私下里的亲密无间,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男女相爱以至于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那般的千古绝唱倒也是不少。
  润知早就听闻中原大地上,有个少林寺颇具特色,是怎么个特色法呢?
  传这里有个白马寺,是整个九州大地上,第一个出现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地方,司马迁的《史记》认为,最早的佛祖舍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
  在两汉时期,白马寺与少林寺其实是在一起的,就在中原大地上,一个与华山、衡山、泰山、黄山并称五岳的地方,它就是嵩山。
  润知自然早就听桃符子讲起过,作为三教九流之一,少林寺在九州大地上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以至于和九州子民的生活已经有了些许的藕断丝连的感觉。
  自然桃符子讲起这个少林寺,就会像是讲故事一般地提到了佛祖舍利子的传奇,自然就提到这个嵩山与和它有关的诸多民间传,听得令人或是热血沸腾、或感人不已,或若有所思,终究还是一个有些许文化典故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